
作为近年兴起的黑科技代表,民用无人机是中国又一个走向世界领先的产业。仅用了10年时间,中国产民用无人机已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其中消费类无人机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量290万架,增长67.0%。无人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正是中国制造创新发力的缩影。
业界预计,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多,未来5到10年将迎来民用无人机行业的黄金时代,仅中国内地市场空间就高达2000多亿元。根据工信部的统计,到2025年中国无人机产值将超过工业机器人。
民用无人机爆发式增长
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成果已有目共睹,相比之下中国工业领域的创新较少受到关注。而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黑科技,成为中国制造创新力量的一股强大暗流,正悄然改变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制造业生态。
无人机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包含工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两大类。民用无人机制造业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个人消费、植保、测绘、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15年被称为无人机元年,世界知名厂商如英特尔、高通,内地小米、腾讯、京东等纷纷涉足无人机领域,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引得资本的追捧。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无人机公司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
到2017年,经过两年的大热投资,加上无人机飞行监管政策出台,无人机投资热潮减退,进入一个相对的冷静期。尽管如此,2017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量仍在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作为中国新兴产业的代表,2017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量290万架,增长67.0%。中国在民用无人机领域总体处于领跑者的位置,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八成。仅在深圳无人机企业达到310家左右,年产值近260亿元,年增长幅度在30%以上。
2025年无人机产量超机器人
工信部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无人机产业的产值将在2025年左右赶超工业机器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副院长张秦岭表示,2017年无人机市场逐步回归理性,份额“降火”,行业整合和退出持续,若干强力团队和重量级产品加入,政府新管理办法成为一枚震撼弹。他预料2018年整合和洗牌依旧会加剧,行业急需新技术牵引创新发展。
大疆: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不久前,在深圳企业大疆创新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一位美国学生向招聘官发问:“美国也有很多无人机企业,有什么理由让我选择你们中国的这家企业?”
面对这个充满挑衅的提问,大疆招聘官是这样回答的:“我们的产品目前在全球市场上占有7成份额,世界上很多无人机企业都将超越我们作为他们的目标,而大疆的目标是超越我们自己。”
大疆的底气不是凭空而来。从2006年成立至今短短11年间,大疆从最初仓库创业的20余人,到现在拥有员工12000人,在全球7个国家设立了17间办公室,销售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刚刚过去的2017年,大疆的销售额达到180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80%,在全球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创业之初,汪滔就为大疆设定了“做世界**产品”的高标准。大疆生产的飞控能使航模直升机实现空中自动悬停,堪称航模界一大突破。大疆在航模规格标准里做到了**,然后再向上发展,做出了符合消费电子标准的一体化航拍无人机,并衍生出了许多产品线。
如今,大疆创新已成为全球顶尖的无人机飞控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商,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并且,大疆无人机的核心零部件都是国产的。与苹果、微软等技术上自成一体的企业类似,大疆已经形成技术与产品系统高度自给自足的闭环。
估值超百亿美元独角兽
大疆的估值已超过百亿美元,在美国风险投资数据公司CBIn-sights公布的全世界186个独角兽公司(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的排名中,大疆位列14位。
在汪滔看来,无人机技术远未到顶,无论是飞行控制系统、云台、图像传输还是相机,单个领域的技术与集成技术都有较大的挖潜空间;无人机行业发展也仍处在早期阶段,消费级与行业级产品仍然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对市场需求的密切关注,正倒逼大疆不断创新技术、优化用户体验。极快的技术迭代与响应速度,以及由此构建的在飞行控制、云台、图像传输、相机等核心领域的技术竞争力与产品整合能力,成为大疆保持大幅领先优势、持续领跑无人机产业的利器。
但大疆也面临着寻求新的市场,保持持续增长的难题。勇于自我挑战的大疆把消费电子的规格向上做到规格更加复杂的工业级。为此大疆建立了专门团队与测绘、环保、农业、电力等领域的用户进行深度沟通,也正在探索体积最小的工业级无人机,并朝着集群化管理、培育开发者生态和交叉学科运用等方向努力。
从造容易的、简单的产品,到制造有技术含量的、大批量的产品,到现在国家倡导的高端制造、精密制造。大疆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制造、中国创新崛起的缩影。

物流大佬扎堆布局
近年来,内地无人机产业在物流业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以快递为例,京东和顺丰都在激进布局。据长期关注中国制造业的评论人士宁南山表示,京东目前搞的主要是大型旋翼无人机,和大疆的小型旋翼无人机相似性很高,同时也在搞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发。顺丰则是主攻类似军用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
2017年12月26日,顺丰在云南一座机场展开无人机试飞投递,为华为的深山基地投递维修零件,该无人机可承载1.2吨货物,翼展20米,机身10米。据悉,华为在深山偏远地区部署的通信基站,单站所有设备重量包括电池高达1吨以上,运输是非常大的问题,尤其是自然灾害雷电暴雨频发的山区。因此空投设备,加快备件运输成了华为的诉求。
事实上,顺丰已于2017年9月在江西省拿到内地**个无人机运营试点资质,在江西赣州的部分乡镇,已经展开了无人机物流的商业化应用。
据了解,目前顺丰的无人机团队规模仅为20多人,预计2018年会超过70人。早在2014年顺丰就收购了深圳智航无人机30%的股份,加入了无人机研发行列。京东也早已开始在无人机领域的布局,走的是旋翼为主,发展固定翼的路线。京东CEO刘强东在2017年12月表示,京东已经在陕西、四川两省建立了庞大的无人机网络,并且在四川计划建185个无人机机场。建成后可以在24小时之内把四川省任何区域出产的优质产品送到全国,把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降低50%到70%。
阿里亦不甘示弱。2017年双十一,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菜鸟网络进行了无人机群组实验。不过,菜鸟网络在无人机领域的脚步要慢于顺丰和京东。目前真正投入无人机物流应用,并且有团队有计划的,只有顺丰和京东。
商业化运营还需时日
上海优伟斯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冬表示,随着顺丰、京东、阿里巴巴这些公司进入到了无人机的应用领域,让物流无人机有了明确的应用市场和使用需求,推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但大部分大型物流无人机方面的动向还是以尝试、适应为主,要迈向商业化运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大型物流无人机要真正在行业里用起来,需要适应物流行业的需求,和现有的物流体系相结合。还要验证其可行性,证明能带来利润和效益,并且这种模式是可以广泛推广的。迈出这一步是要真正落实大型无人机该如何与现有的体系匹配,这些事情需要制造商、运营商和监管方的多方合作。
未来趋势是无人机+行业
无人机的广阔应用前景,吸引海内外新科技巨头纷纷涉足无人机的应用和开发。在无人机项目上,国际巨头亚马逊、谷歌、脸书、DHL、UPS等国际电商、物流巨头都早已布局。近日脸书投资的**架完整的无人机已制造完成,其翼展达到了波音737的水平,将向全球最偏远的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在内地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内地民用无人机在物流、餐饮、保险查勘等新领域的尝试应用纷纷出现。
种种迹象显示,“无人机+行业”应用将是无人机未来真正的刚需。有专家分析指出,从专业级市场上来看,未来无人机的应用将会出现更多的细分领域,在与多行业实现紧密融合后,无人机专业级市场将会迎来收益爆发期。
与此同时,专业级的无人机消费市场还会迎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如在数据的挖掘上,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上,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服务将形成大数据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作出必要的支持。
展望2018年,易瓦特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赵国成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将看到无人机拥有更长的飞行时间,更重的载荷和更安全的集成系统,无人机将更为智能。至关重要的是,更多低效工作方式的市场将把无人机的劳动力也纳入考虑、利用无人机执行任务或让人类与无人机协同工作。同时,随着平台化服务能够满足跨多个行业无数应用的需求,无人机行业软件即服务的商业模式,将彻底改变无人机的未来。
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军表示,2017年是国家无人机政策元年,2018年是工业无人机元年,工业无人机技术、产品和应用都会迎来高速发展。
产业调整走向理性发展
经历2015年无人机元年的资本热,2016年这一趋势开始放缓,2017年尚未见到好转的迹象。
过去两年的迅猛发展,透支了无人机市场的发展潜力,目前,无人机市场已经开始出现降温的趋势。投资乏力、技术雷同、市场不成熟,这些现实的难题也导致很多无人机企业产品定位模糊。从去年以来,国内消费级无人机行业已经进入调整期。一些无人机企业出现裁员现象,涉足无人机业务的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均出现下滑。
与投资的乏力相比,技术乏力也是无人机行业面临的大问题。无人机领域“二八”现象明显,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行业巨头越来越好,而小的厂家产品越来越趋向同质化。与之形成“呼应”的,是产业链发展的缓慢,让整机企业一直身处尴尬境地。
北航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所工程师杨炯认为,产业链的缺失,导致无人机产品同质化严重,在产业链的上游做电调电机电池的龙头企业仅有几家,导致整个行业的产品高度相似,缺少独特的竞争力。只有大疆因为资金雄厚,在产品品控、装配、调试、售后上,已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个性化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也保证了产品的差异性。
南京锺山苑天长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昂海松认为,2017年是整个无人机行业的冷静期,从技术、使用、管理等方面都在做转型,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技术上要往哪个方向发展,又该如何对接上层监管,消费级与工业级之间的关系,如何向工业级转型……都是企业在思考探索的问题。2020年将是工业级无人机腾飞的开始,无人机系统相关的标准将逐渐落地,管理将更加理性化、合理化。 智能制造自动化装配厂家,电子,军工等工业中的总成部件装配测试提供全套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自动化装配设备,医疗器械自动化装配线, 自动化非标精密装配,上海智能装配自动化 ,O型圈装自动配, 非标自动化装配,医疗器械自动化组裝,阀门自动化装配线 , 军工产品装配自动化,,汽车零配件装配自动化,装配自动化检测,

